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 |
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总是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如何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真正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小群体,在课外施展自己的才华呢?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OutLook这一邮件工具。下面结合本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邮件传递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
本课教学,我尝试将以往直接出示任务改为由教师发送邮件至学生机,学生接受邮件,通过阅读邮件,明确一个个学习的任务的新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读过邮件后,才能了解任务,知道要做什么,对于难点或是要提醒的地方,学生可以从说明,标注的提示获得宝贵的信息,以帮助自己更出色的完成任务,对于这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盎然。“兴趣、好奇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另一方面,学生在一次次接受、阅读邮件,了解任务的实践中,也熟练了利用OutLook软件接收阅读邮件的操作。这一成功的尝试,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应有较强地分析教材的能力,并敢于创新,努力位信息科技课注入新的气息。
二、领会“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本课教学时,我注意到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感知OutLook的主要功能——创建邮件,谈谈小单元学习体会并将它发给老师——收发带有附件的邮件,互相交流学习情况——课外拓展,努力成为收发邮件的小专家。任务一:主要让学生学会在开始某一软件的学习之前,有必要对软件的界面和功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钻研一些功能或技能奠定基础。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行探究,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已注意到了新邮件工具、发送/接收工具以及右侧文件夹列表等,我顺水推舟点到这些功能有些用于设置,有些用于邮件的管理,又如新邮件工具,可用于创建,要接收或发送邮件就找发送/接收工具帮忙了等等,他们对我们这节课学习是挺有帮助的,以此加深印象。任务二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先让学生进入新邮件窗口,观察该怎么填?再让学生说说,教师强调需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在收件人处正确输入其E-mail地址,并补充E-mail地址的一些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对于学生发现的抄送人加以肯定并指出只对一个人发的话就不必填写了。其实,只要搞清楚E-mail地址,成功发送是不难的,为此我根据学生单元学习情况,要求他们在邮件中谈谈体验,鼓励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从反馈来看,还是令人鼓舞的。看来,学生是真正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了。那么究竟他们取得怎样的成绩,是怎样和电脑合作的?伙伴间又是否通过邮件来交流学习呢?这一定是学生所期待的,因此接受任务三,看清要点后,继续研究收发附件的邮件,这也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的。学生基本能明白该怎么做,也都成功将小报、幻灯片等作品附带在邮件中发送至伙伴的邮箱中。如何阅读有附件的邮件,为此当场发送一封带附件的邮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之后再让学生相互传发。可能是在时间的安排上没有紧凑,尤其是第一部分的探究或交流的时间较多,显得这一环节的交流不是很充分,这使我觉得学生有一点失望,毕竟这一份份作品是自己这一阶段学习来的精华。
三、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把自主权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中,学会去寻找有用的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共享的资源,发挥计算机处理、存储的极大功能,对信息再加工再处理,化为自己的学识,不断积累、构建丰富的资源库,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施展才华,有效地开展学习,始终保持着极大地学习热情和信心,便是我指导学生开展这一单元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于自己存在困惑、或是很想探个究竟,解开其中的奥秘或是做个小专家,对某一方面的认识更深入些,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先4人一组,通过小组讨论确立各自的题目:如卡通伴我成长、海洋探险、奇思妙想、跟我去旅游、小小建筑师、昆虫总动员等。接着,主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广泛收集信息,查找专题网页,借助搜索引擎围绕关键字查找,并学会三种不同的采集信息的方法,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收集到信息,再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整理,再熟练操作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最终在原有板报制作的基础上,处理成小报,同时学习幻灯片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最终为本课交流学习成果、学习感受作了充分的准备,也增强了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考虑到本课教授收发E-mail的技能,让学生自行探究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我更注重交流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本课重点放在了收发带附件的邮件这一环节。
四、信息技术课的发展方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用”这个字上来。所以,我们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其中学生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可能引起相当严重的后果,给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说一些道德败坏的黑客,人们不是深恶痛绝吗?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给学生几篇短文,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修饰短文。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数学课上经常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方法解决问题,同样,信息技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多方法、多途径去完成某一任务。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photoshop、powerpoint等哪一个不是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的。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会带动信息技术学科的飞速发展。
当然,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还是一个新的内容,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解决,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我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会使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大有作为,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信息技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飞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