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世界 > 信息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虚拟旅游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805  字体大小: 【】 【】【


反思一:
           这一课是四年级这一册书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但整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求不多,知识点也比较浅,因此我在这堂课中着重了知识技能的迁移,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对前几节课的教学进行延伸和巩固。计算机操作技能本身就是多样化。要实现一个操作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多尝试和交流多种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白“一题多解”在计算机操作中非常普遍。至于三维全景图的浏览,我把它作为一种新技术的认识和接触,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掌握。 (冰封卡布其诺 )

反思二:
       这节课采取了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最行之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开展了有以下研究目的的教学反思,任务驱动是否真的让学生自主了?现在我们强调任务驱动,学生是迫于任务的压力去完成呢?他们在这种任务驱动下是否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1、重视教育最核心的要求,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
       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把过多的眼光放在了任务驱动,而忽视了任务驱动的真正目的--自主探究。强化任务的布置,实际仍然是强迫学生去行动,去学习。所以这节课设计和实施中,我力图巧设任务,淡化任务的强制性,让学生在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网上旅游的活动中,自发主动地掌握技能,完成任务,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新知。

2、巧设任务,兴趣导学,从不会到会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了考驾照和学会网上摄影这两个任务来实现技能目标。但并不是作为任务来布置,而是隐含在网上旅游的活动中,学生碰到问题了,自然地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了内心的需求,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而学生因为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流露出的兴奋和激动,甚至感染了老师的教学情绪。实际效果显示,学生对如何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旅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自主地按照考驾照速成教程,顺利到达了埃及,此时,学生很自然地把这种网上搜索信息的本领迁移到了这次旅游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方法,并为网络这种无所不能的功能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我到埃及了!”“我到法国了!”…
       但在学会“摄影”本领这个教学环节时出现了问题,只是因为我说了“保存最多的旅游团将获得最佳旅游团”。学生学会保存图片后,就保存了很多图片,但我发现,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保存的到底是什么风景,只求快、多。在最后,学生不是在享受旅游的快乐,而是带着机械的操作,以求得到嘉奖。看来,我还是无意识地强调了任务完成。这样造成的教学效果,虽说没有影响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但从长远来说,在他们的意识里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是为了取得老师的赞赏,而没有一种自己真正需要的渴望,没有学习掌握新知识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反而成为一种压力。同时这节课掌握的技能,没有得到情感的认同,被遗忘的速度也会更快。

3、情境创设,有利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加工、评估、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实地旅游和网上旅游进行联系,把百度搜索与平常的交通工具比拟,把图片的下载保存与生活中的摄影比拟,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境(有实地旅游的经验)。实际课堂效果也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
       创设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我所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境(知道网络的存在,掌握上网的基本操作)。在我问网上能够实现旅游吗?网上有没有一种交通工具带我们到达要去的地方?网上如何拍摄照片?学生根据自己的上网经验由这些问题引发的困惑和感悟,是一种学习临界的最好状态。学生觉得自己可能会,有模糊的认识和答案,于是有了跳起来可能摘到果子的学习欲望。

4、关于合作探究的思索
       水平差异不同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我的目的是有效地解决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带来的问题,希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帮助只是代替完成,并没有解决差异,合作的作用没有体现。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如何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合作,是今后值得研究的。
         我这节课的探究能力体现在哪里呢?我觉得探究能力的任务设置难易建立在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以及认知能力上。因为我教学的学生刚接触上网,今天他们通过网上旅游掌握了搜索、保存图片的技能,他们从平常的旅游经历到网上的虚拟旅游,其实就是探究能力的一次锻炼,只不过这是一次浅层次的意识探究。如过我的学生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上网经历更多,认知能力更强,我就会设置一些有深度的探究问题:如在搜索的时候,输入埃及或是输入埃及风光有什么区别,探究设置搜索关键字的重要性。但是这样的探究问题对于这批刚接触上网的四年级学生,就不适合了。所以我觉得,不管任务驱动,不管是探究,都要从学生本身情况出发,否则就会与原先的目的南辕北辙。(沈利君 )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