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下载 > 小学思品教案 > 详细内容
【一上】看看时间
发布时间:2009/7/7  阅读次数:575  字体大小: 【】 【】【

看看时间
东阳市第五小学 吴维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使其初步懂得惜时、守时,养成不迟到的习惯。
2、让学生记住一天中最重要的时间,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1、一只能拨动的钟面。
2、小闹钟一个。
3、测定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小闹钟)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2、小闹钟能告诉我们什么?
3、咱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认识钟表呀?
二、认识钟表。
(出示P18四个时间的钟表8∶00、12∶00、4∶00、6∶00)
真不错,聪明的小朋友除了认识钟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判断时间呢?
三、合作探究,体验快乐。
1、每天的哪个时间你记得最牢?
我们都是小学生了,小学生就应当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要有时间观念。
2、出示作息时间表。
学校作息时间表上规定,早上七点半到校,你就应当七点半前到校,打了铃后再到校,那就是迟到了。
3、小组交流。
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我的时间表
早上,我6∶30起床, 离开家。
中午,我 到家吃中饭, 到学校上课。
下午,我 回到家。
晚上,我 上床休息。
4、选出一两位同学的作息时间表,全班评议。
5、小组内交流表演“我的一天”。
6、议一议:这样的时间安排符合实际吗?
小结:
今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个小学生不仅要按时上学,还要按时回家,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2、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有计划、不敷衍的好习惯。
3、初步养成与人交往中能用礼貌用语。
教学准备:
一段自制的“小明是时间的主人”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记住了一天中最重要的时间,可奇奇是怎么做的呢?(P19看图)
二、小组活动,讨论交流。
1、集体讨论,奇奇为什么会迟到?
2、你迟到过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不迟到呢?
4、全班交流后,教师以儿歌形式归纳:
(1)睡觉之前理好书包,晚上八点要睡觉。
不睡懒觉起得早,穿衣吃饭动作快。
背起书包上学校,上学路上不贪玩。
按时到校顶重要,小朋友们要记牢。
(2)集体模拟训练
师当时间老人,边说边拨动钟面的指针。小朋友们,动动脑:
“睡前要干什么?”生边玩边做,“理书包”。衣物分类摆放整齐。
“晚上八点了!”生边说边做,“要睡觉”。(趴在桌子上)
“早上六点半小闹钟响了,”生边说边做,“不睡懒觉起得早,穿衣吃饭动作快。”(做起床穿衣动作)
“早上七点了!”生边说边做,“背起书包上学校,上学路上不贪玩,按时到校顶重要。”(做背书包、走路的动作。)
三、讨论“你该怎么办?”小朋友,再动动脑筋看:
1、晚上八点了,爸爸妈妈在看电视,你也很想看,这时你该怎么办?
2、早上小闹钟已响了,天气又冷,你还想睡一会,这时你该怎么办?
3、上学路上,你看到小摊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粘纸,想去看一看,这时你该怎么办?
4、放学时,同学对你说:时间还早,我们玩一会儿回家。这时,你该怎么办?
5、为了早点上学(上学不迟到),我不吃早饭就上学了。
(可以同桌讨论,师作结论,讲清道理。)
四、学榜样,激情感,再训练。
1、放自制录音。《好孩子小明》
2、边听边思索,小明哪些地方做得好?
3、讨论,归纳。
小明不但能做到按时睡觉,按时上学,按时回家,还很懂礼貌。
①上学时,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再见!”
②上学时,见到老师行了礼,对老师说:“老师早!老师好!”见到同学说:“同学早,同学好!”
③放学时说:“老师再见,同学再见!”
④回到家里,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五、自我评价延伸导行。
你能按照作息时间表上的要求做吗?做到了自己奖励一颗红五星,每周评一评,谁得红星多。

附:自制录音
好孩子小明
当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小明心里真高兴。晚上,他按课程表的课程理好了书包,刨好了铅笔,把书包挂在墙上。到晚上八点钟,他向看书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去睡觉了。”小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他把闹钟拨到六点半,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小明一骨碌起床,很快地穿好衣服,叠好了棉被,刷牙、洗脸、吃饭动作都很快。到了七点零五分,他背起书包,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再见!”高高兴兴上学去。路上他看到同学小勇,就主动地说:“小勇你早!”到了学校,他见到老师,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了礼说:“王老师早!”放学了,他和同学向老师挥手再见,排队回家。路上,小勇看到有个小孩在玩一只小猫,说:“我们去看看。”小明拉住小勇,对大家说:“我们要按时回家!”大家听了小明的劝告又排好队回家。小勇到家了,告别说:“再见,再见!”。小明回到家,先到爸爸妈妈这里说一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然后挂好书包,拿出球玩。

评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我们老师有意识的把小事当大事做,当成重要事情做,就能为品德学习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本案最大的特点是:
1、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全过程。
2、把惜时、守时、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为重点,有效的组织小组讨论。在可感可看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3、通过自作教具,进行形象生动的教育,唤起学生对抽象作息时间有具体的感受,达到了教学目的。
4、紧紧抓住活动课程的“活”和“动”二字,教学设计体现了放手实践,从合作讨论编儿歌,到集体模拟训练,最后学榜样,激情感再训练到课外延伸的过程,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儿童生活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我表现,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来源:浙江省新课标多媒体素材资源库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