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家 东阳市第五小学 卢惠兰 郑巧燕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上学和放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2、了解安全常识,熟悉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安全上学。 3、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并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朋友来到我们教室,看,他是谁?(出示:皮卡丘) 皮卡丘有许多话要对小朋友们说,想听听吗? 2、“皮卡丘”开始执行任务了。问:小朋友们,在上学、回家的路上,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联系实际,明理导入。 1、一天放学后,丁丁和冬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回家去,你看!他们来到了 铁道路口(出示插图一),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请皮卡丘扮演铁道路口的老爷爷:我来告诉大家一些简单的交通知识。 (2)小结明理:小朋友们要好好走路,注意安全。要做到“宁停三分,不抢 一秒“。如果为了早点回家而忽视安全,那是很危险的。 2、皮卡丘:小朋友们,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如果不注意安全会带来什么后果? (1)观看有关交通安全的图片展览,播放路上玩耍录象,看后你有什么话要 说? (2)让学生回忆最近或以前学生听到、看到的交通事故。 (3)在小马路上,有拖拉机经过,图上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出示插图二) (4) 明理小结:因为马路上车来车往,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仅会影响车辆 正常运行,还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3、放学了,突然下起了大雨,打雷了,小树被压弯了腰(出示插图三),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会有多种答案,如在教室里等、在传达室等。) 哪些地方不能避雨呢?(皮卡丘教给学生一些有关常识) 一些小朋友带了防雨工具又该注意什么呢?(师分城市和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农村小学应该注意下雨天路滑防止摔倒在水沟、池塘里,城市的小朋友注意打伞要注意前面有没有车。) 三、教学儿歌,加深理解。 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皮卡丘特意送来一首儿歌鼓励大家: 小朋友,记心上, 马路不是游戏场。 行人要走人行道, 马路中间不乱跑。 四、总结激励 皮卡丘: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很不错。你们瞧!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我——皮卡 丘的图案。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能平安回家,就把我的图案贴在你家的墙上。 师总结:我相信我们下次再见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已养成了平安回家的好习惯。 五、 课外作业。 皮卡丘:请小朋友们回去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并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 通情况。
第二课时 一、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交警”,大家高兴吗? 2、我们来看看这些“小交警”做得对不对。(分3组上台表演,让学生进 行评价。) 二、认识标志,加深理解。 1、上次皮卡丘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不知完成得怎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 的交通标志,并说出含义。然后播放交通标志录象加以巩固。 2、在马路上,我们遇到不认识的标志问谁呢?农村马路上,一般没有交通标志,怎么过马路呢? 3、不知大家记住了没有?皮卡丘要考考大家。 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到的交通标志去考考你的小火伴吧!要对他说的答案作出判断哦!说对了,表扬他,说得不对,你教他。(分四人小组活动) 4、你能把你上学、回家的路线图画出来吗?你还可以在你的“路线图”上画上交通标志呢?(学生动手,小组交流。) 5、师生合作学习: 红绿灯,像哨兵。下命令,大家听! (师手持红绿灯指示牌,学生回答并做动作。) 师:红灯亮—— 生:停一停—— 师:绿灯亮—— 生:向前行! 三、 情景表演,巩固深化。 1、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过马路,怎样才能安全过马路呢?播放交通常识 录象。 2、让我们来玩一个过马路的游戏吧!请各小组自由分配角色,合作演一演。 3、小朋友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我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走路必须要做到 上学路上要选好,道路宽阔人车少。 路上不要想事情,靠边走在人行道。 遇上同学一起走,不打不闹不追路。 不看书来不看报,文明行路讲礼貌。 步行街巷要靠边,路窄过车躲在先。 不可大意来回跑,更勿玩耍车间站。 马路虽宽人车多,汽车飞快如穿梭。 行人须走人行道,车辆分驶快慢道。 过街要走斑马线,莫抄近路莫急穿。 人行绿灯开亮时,顺序通过莫慌乱。 没有灯标注意车,避让车辆不抢先。 交通护栏为安全,钻跨都会出危险。 有损文明违法规,此事万万不可干。 集体过街要排队,横排两人紧跟随。 长队遇车可中断,直行迅速听指挥。 4、下课时间到了,老师希望大家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评析: 《平安回家》一文旨在使儿童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 的生活能力,得以健康、安全地生活。在教学中,能紧紧抓住这一重点,通过直观、 形象、灵活地使用教材,选择多种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的活 动化、生活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儿童生活,让儿童的道德学习不再是在事不关己的 符号学习中进行,很好地体现出了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1、出生活性:《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 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原本就综合在一起的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在本课的学习中,十分重视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为指导的过程中调动情感体验;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指导学生回家帖上皮卡丘,表示你平安回家了,并与父母交流,在农村如果没红绿灯怎么办?黄灯表示什么?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热爱生活的儿童,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 2、突出开放性:《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构建性的、过程性的知识观,要视知识是动态变化的,是一个儿童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知识不只局限在一堂课,而要一直延伸下去,伴随一辈子,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后去做一做,营造一个与儿童生活本身一致的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 3、突出活动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本课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指导学生通过“皮卡丘考考你”、“学儿歌”、“演一演”等活动形式,灌输知识性,提高趣味性,并结合实际生活获得亲身的体验,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