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下载 > 小学思品教案 > 详细内容
【二】学做家务活
发布时间:2009/7/7  阅读次数:1014  字体大小: 【】 【】【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1.愿意学做家务活。
   2.做家务活后感到愉快。
行为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做家务活。

教育过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新课
   1. 教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进行一下汇报。
   2.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谈调查体会。
   4.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
   5. 教师提问: 
   你平时在家里做家务活吗?你会做哪些家务活?
   6. 教师小结并提问:
   你们会做这么多家务活呢,你们可真棒!那么,你们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吗?
   7.学生举例。
   8. 教师小结:
   同学们因为年龄小,现在还有很多家务活不会做,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学着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学做家务活》
   板书:八 学做家务活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教师出示讨论题:
   张英学做家务活好吗?好在哪里?
   3.学生小组边看书边讨论。
   4.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5. 教师小结:
   张英平时经常帮大人做家务活,他虽然不会摘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还虚心向奶奶学,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经常干 仔细看 虚心学
   6. 教师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经常干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7.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8.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学本领、减轻父母的负担、养成劳动习惯
   9. 教师小结:
   经常干家务活,不仅可以使自己学会很多劳动的本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评一评
   1. 教师演示课件(教材第35页“评一评”的内容)
   2.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要求内容:下面几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对?如果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学生分组自选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讨论。
   4.各小组派代表谈看法。
   5. 教师小结:
   做家务是为了培养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能怕脏、怕麻烦,也不能从兴趣出发,只有耐心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务活。
   过渡语: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爱劳动,但是有时家长怕你们做不好,不让你们做,比如下面两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想一想
   1.请学生打开教材第36页看“想一想”中的图。
   2. 教师介绍图意:
   (1)小青在家中扫地,刚扫了几下,奶奶走过来说:“你扫不好,我扫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猪,小勇说:“爸爸,我帮你喂吧!”“这活你不会,不用你干。”爸爸说。
   3. 教师提问:
   你在家里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4.学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来回答。
   5. 教师小结:
   在家里,有时家长不愿意让我们干一些活是怕我们干不好,给他们添麻烦,但是如果总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学会劳动本领的,希望同学们能耐心说服家长,认真向家长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而且会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请学生讨论一下,从今天开始,你准备学做一件什么家务活。
   2.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后自由发言。
   3.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务劳动评比表,鼓励学生坚持做。
   4. 教师出示学生家务劳动光荣卡,卡上画着一朵爱劳动的光荣花。
   5. 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学做家务活》,知道了做家务活有很多好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不会做的,学着做,当你学会一种家务活时,老师将发给你这朵爱劳动的光荣花。老师希望你们能早点戴上这朵光荣花,成为爱劳动的好学生。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