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什么要讲谦让。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教师开始演示课件一并继续讲述:(名称:小羊过桥) (1)教师讲述: 两只小羊各不相让,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一: 课件内容:两只小羊各不相让,同时掉入河中。 3.教师提问: 两只小羊为什么都掉进河里了?(它们不懂得谦让) 4.教师小结: 两只小羊都想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谦让谁,结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请学生谈谈看了小羊过桥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课题:六、好儿童 讲谦让
二、学文明理 1.教师提问: 谁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如果学生没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播放录音故事。) 2.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补充。 3.出示课文P27的插图。 4.教师提问: (1)当哥哥让孔融拿梨时,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不抢先 能让人 (2)他为什么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板书:懂得讲谦让 5.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哥哥、弟弟会怎么想?孔融的爸爸妈妈又会怎样想? 6.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7.分组汇报。 8.教师小结: 孔融四岁就懂得讲谦让,爸爸、妈妈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哥哥、弟弟跟他的关系更加亲密。(板书:关系亲密)而且,讲谦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美德)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9.教师提问: 听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懂得什么叫谦让了吗? 板书:好处 方便 10.教师小结: 在好处、方便面前能够做到不抢先、能让人,就是讲谦让的表现。 11.再次演示两只小羊过桥的课件: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两只小羊怎样做就可以安全的过河了?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羊互相谦让安全过河的情景。 (3)教师鼓励学生: 在你们的帮助下,两只小羊顺利的过河了,你们也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三、联系实际 1.请学生讨论: (1)讨论题: 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谦让,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大家就像一家人,学习、活动时都会觉得很愉快。 板书:亲如一家 非常愉快 2.请学生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出示三张插图。 内容:栏目三"说一说"中的插图。 (2)教师描述插图中的情境: 情境一: 下课了,小明和小强同时来到饮水桶前,都想喝水。 情境二: 丽丽和小军一起打球,打了一会儿,小刚来了也想打球。 情境三: 春游结束了,同学纷纷登上回学校的汽车,最后上来了两位同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 (3)学生讨论后,进行表演。 (4)同学、教师共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请学生夸一夸 (1)同学中谁能谦让?请你夸夸他,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2)师生共同夸奖平时能做到讲谦让的同学。 (3)请得到夸奖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教师奖励每位讲谦让的同学一朵"谦让花"。 4.请学生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讲谦让? 5.学生思考后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补充或表扬。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仅懂得了什么是谦让,还学会了谦让,我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一定会比今天课上的表现还出色,大家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就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说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