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走路 东阳市第五小学 吕晓珍 潘芬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每天上学、放学不在路上玩耍,养成上学不迟到、按时回家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吃地摊上不洁食物会生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路上要注意安全,互相帮助,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帽。 教学过程: 一、创设童话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好!哪些同学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呢?举起手来,让老师看一看。(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小红帽》的故事)。 师:你们看,(出示多媒体)小红帽向我们走来了。(选一名女生扮演小红帽)小红帽,来向小朋友打个招呼。 小红帽:小伙伴们,大家好!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小红帽是怎样上学的吗? 生:想。 (评析:激励性与挑战性语言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你想知道小红帽是怎样上学的吗?”的教学设计是贯串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学习情景。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仅是语言学习氛围的渲染,还是激发学生乐学,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听说结合,情感互动。 1、(看一看、猜一猜) 师:好!我们先来看一看小红帽,仔细观察,猜猜看,小红帽是怎样上学的? 小红帽背着书包,挂着水壶,昂首阔步地走进教室。 生:小红帽是自己走来的。 生:不,可能是爸爸开小车送来的。 生:也可能是坐公交车来的。 …… 师:小红帽,小朋友猜对了吗? 小红帽:宁宁猜对了。我是自己走来的。 师:你真棒!小红帽,你能像刚才一样再走几步吗? 2、(看一看,说一说,动一动) 小红帽:好!(再走一遍) 生议论。 师:对!小朋友眼真亮,观察得真仔细。小红帽走路姿势多棒!昂首挺胸多精神!不愧是一名光荣的苗苗儿童团员。我们要向她学哦。想一起来试一试吗? 生律动。 3、(说一说、聊一聊) 师:小朋友真能干,一学就会。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上学的吗?小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4、(议一议) 师:小红帽,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能自己一个人走路到校呢? 小红帽:因我家离学校近。 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到学校的?(重新组合小组,走路的、坐公交车的、骑自行车的、大人陪着走路的) (评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动一动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走路姿势,体验良好的走路姿势能反应一位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 三、拓宽话题,体验实践。 1、(谈一谈,问一问)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棒。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小红帽,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呢? 小红帽:我,我,我买了个捏面人。 2、(评一评,议一议) 师:她这样做对吗? (评析:通过与小红帽的对话,学生的评议,使学生明白上学不贪玩,要按时到校。) 四、总结升华,着眼明天。 1、师:小朋友都讲得很好。我们年龄小,家离学校远一点的,一般都是家长送或坐公交车,离学校近一点儿的,有自己走路上学的。无论如何上学,都要记住不贪玩,按时到校,尤其要记住“安全”两个字。为了明天,我们要按时到校,好好走路。(出示多媒体:从今天做起,按时上学,好好走路,不贪玩。) 2、(查一查)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查一查路上贪玩的小朋友。(也可小小组进行) (评析:在愉快交谈这一教学活动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使他们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明白了“为了明天,我们要按时到校,好好走路。”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多媒体) 师:小红帽,你看刚才多危险,你差一点就被大灰狼吃掉,见不到爸爸妈妈啦。小朋友,你想知道小红帽怎么会碰到大灰狼吗? 小红帽,能把你刚才的遭遇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吗? 小红帽:好。 二、体验情景,感悟要领。 1、小红帽:放学了,我来到校门口,看见有位叔叔向我招手,我就走了过去。他说是我爸爸的同事,来接我到他家去吃饭,我爸已经去他家了。还给我巧克力吃,(拿出巧克力)就这些。我刚想跟他上车的时候,老师来了。原来他是一个骗子。多亏老师。老师谢谢您。 2、师:小红帽,不是老师说你,昨天上学迟到,今天放学回家路上差一点被骗子拐走,多险那! 小朋友,你如果也碰到类似情况,怎么办?(小组合作讨论) 3、师:是呀,小朋友说的很好,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要跟陌生人交谈太多,更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 4、小红帽,现在你最想去哪儿呀? 5、小红帽:我要回家。 6、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送她回家呀? 好,我们赶快出发吧。 三、引导学生在童话故事中活动。 1、(一)大风大雨 (出示多媒体) 录音:天公不作美,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路很滑。小朋友们,你们怎么办呢?(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1)就近躲雨,等爸爸妈妈接; (2)与带伞的同学共伞回家; (3)风大,雨猛,路滑可以手拉手向前走,已防摔到。 …… 师:小朋友,你们做得很好。放学时,虽然下着大雨,但通过大家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你们都战胜了困难。 2、(二)路边有电子游戏室,可爱的小金鱼,有趣的捏面人儿,好吃的棉花糖……(出示多媒体) (1)师:小朋友,快到家了。看,这儿多好玩,我们去玩玩吧。 (2)为什么不能去呢?(自由讨论交流汇报) (3)小朋友讲得很对,放学了,我们要按时回家。免得爸爸妈妈担心。 3、(三)丁丁说:放学后,我要到同学家去做作业。明明说:放学后,我要在学校里打球。(出示多媒体) (1)师: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讨论交流汇报) (2)小组汇报后,告诉学生如果有事不能按时回家,也要打个电话或带个口信告知家里人,免得家里人着急。 四、拓展主体课文。 1、(四)迷路的小孩 (出示多媒体) (1)师:咦,你们听,谁在哭呢?原来是咪咪因为放学后捉蝴蝶忘记了回家的路,真急得哭呢。我们要不要去帮她呢? (2)师:对,送她回家。小红帽,我们先送她回家,再送你好吗? (3)师:请各小组商量商量怎样送她回家?她的家在哪里? (4)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2、师:同学们真能干,把咪咪送回了家。 哎,小红帽,你的家在哪儿呀? (1)小红帽:我家住在 。我爸爸是 ,妈妈是 。 我们一家人最喜欢 。 (2)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好朋友家去玩呀? (3)自由组合小小组,模仿小红帽互相介绍自己的家。 (4)知道了同学家,以后我们就可以互相往来,做个好朋友,这样办事也方便了。 五、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师:小朋友们,我们送小红帽回家吧! 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大家能战胜困难,按时回家。瞧,小红帽感谢我们送她回家,还特意送给我们——小红帽图案呢。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周能按时回家,就把小红帽图案贴在你家的墙上。 下课时间到了,小朋友(出示多媒体)→“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走路。再见!” 总评: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已不是以掌握书本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看学生是否懂得自己今后如何去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成为教学工作者的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本教案试图在情境教学活动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凭借“小红帽”的童话故事、“小红帽是怎样上学的”、“小红帽遇险记”和“送小红帽回家”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这一学习情境一直贯串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从“小红帽”的童话故事开始,接着引导儿童观察小红帽是怎样上学的;然后提出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小红帽走路的姿势、形态,将这种感觉通过模仿、律动训练加以强化;再以小红帽由于贪玩而遇到了“大灰狼”的袭击引出第二课时,大家提议送小红帽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通过数个多媒体情境再现的设计加以强化,得以外化,使学生懂得在放学途中要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后以送小红帽回家,回应了开始的教学设计。有一个孩子感兴趣并且一直延续的学习情境作支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活动就变得灿烂和丰富多彩。 二、突出活动情境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在情境中为儿童树立榜样,学习小红帽正确的走路姿势,不学她的贪玩行为,积极观察、思考该怎样走路,养成好好走路的良好习惯,鼓励创新、赞美创新、倡导创新,让儿童在这种创新价值追求的活动情境氛围中,丰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创新情感体验。让儿童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小红帽”的角色,感知角色,体验创新角色的情感。儿童扮演角色情绪热烈,对角色的塑造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儿童能享受创新的快乐。 三、注重情感活动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情境丰富、优化,如以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开动多种感官,对多媒体情境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学生思维流畅、变通和独特,如“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遇到大风大雨怎样走”、“碰到小朋友迷路怎么办”等一系列具体生活实例的感受、体验、探究、交流和领悟,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体现了本教案十分重视通过拓宽情境打开儿童的思路,寻求多种答案的特色。 四、以谈话、游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寓道理的认识于游戏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懂得了为了美好的明天,要好好走路。案例中的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点拨者、激励者的身份,在学生茫然处给予引导,在学生成功处给予鼓励,真正体现了教科书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也充分体现了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课程理念。 总之,本教案注重体现教学理念的人本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自主化;注重创设美、智、趣的情境,在热烈的学习情境中,让儿童去感受、去探究、去体验、去发现、去表达,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