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世界 > 信息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五彩的窗子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1474  字体大小: 【】 【】【

反思一:
上课前,我备课时总觉得自己在云里雾里似的,不知道信息技术课该如何去上。这次活动结束了,王老师和钟老师的课教给了我不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我感觉像在黑暗中找到明灯,知道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受。

首先是语言表达不清楚。课堂上的第一个意外就是这个原因产生的。让学生打开画图,本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任务,由于过度追求花哨,使得学生对自己要做什么,不是很明确。

其次是课堂的有效性有待加强。教师过多的控制学生机,使学生的创作思维被打断。为了使教学环节得以完成,强行打断学生的操作,进入下个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完全任务的质量不高。

最后缺少归纳和总结。学生操作如何,任务完成怎样,教师缺少总结归纳。一个好的归纳,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一个好的总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当然,课上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够,知识与情感有分离……这些体会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但我会努力,争取上出精彩的课!


反思二:
本课内容可看成是上一节课的延续,主要的任务是将上次完成的画填上颜色,从画图的角度来说,本课的要求不高。但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开文件,对所选定的内容进行移动等Windows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解决了这些问题,对今后学生的学习益处很大。 首先,教材用①②③三个步骤清晰地说明了打开文件的操作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自学后自己操作,在此之前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回忆上节课保存文件的过程,那么打开文件的过程就是保存文件的逆过程,理清学生思路。另外,这步操作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画图软件不但能画画,还可以打开先前保存过的作品再进行修改,为今后学习其它软件奠定一个基础,因为软件之间有许多功能是相通的,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了这种方法打开保存的作品外,还要请学生上台演示其它打开作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哪种方法打开文件方法比较方便,因为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培养一批新产品。

接着利用选定工具将窗子放正,然后再对窗子填充颜色,完成后保存作品。这一流程反映了一个电子作品的修改、完善过程。在“选定”工具的教学中,教材中分别出示了三幅图,并指出鼠标指针的变化,培养学生耐心仔细观察的能力。在“填色”工具的教学中,教材只出示了一个出错的画面,意图非常明显,学生在对图形进行填色时,容易忘记图形是否封闭。在学生自己的作品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发送至学生桌面的作品也要有“陷阱”,让学生“跳”,然后再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办法去填“陷阱”,一般的学生能想起用“放大镜”工具去弥补错误,但不知怎么正确地去用“放大镜”工具,教师要及时做好指导,并提醒弥补好了之后要及时关闭“放大镜”,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思路。

教材最后的“教你一招”解答了学生心中对保存文件的一个疑惑。学会“保存”、“另存为”及“对已保存再次打开修改的文件”如何保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个难点,又是重点,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学分类建立文件夹的情况下。因此突破这个难点,可以采用由易到难再加打比喻的方法。先不要求学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下,只要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路径,并要求学生记住保存的位置,以便下次找到文件,为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保存内容就属于第三种情况,当保存一幅曾经保存过的画时,计算机就不再提示文件名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让学生保存之后再次打开看看是不是刚才修改之后的结果,真正理解这种保存方法的含义。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画都很美,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展示时先让其他同学说说这幅画的优点和缺点,再请你自己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展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不同的色彩能够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