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世界 > 信息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名片DIY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1441  字体大小: 【】 【】【

反思一:
重在实践,回归生活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起点,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我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了解自己收集的名片,然后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明确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自己动手,设计名片。”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边讲边练的形式。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式的发展需要,我实际情况安排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结构。如在教学页面设置时,我没有直接演示,而让学生看课本方法的指导,当然,会有部分同学不会,于是我让学会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后来,当有同学完成自己的作品上交后,我也让他们继续去充当一下“小老师”。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创造美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提供学生之间对作品评论的机会,让学生“交流观点”、“发表看法”。在评价作品时有的学生会提出“名片中名字字号设置太小。”“名片字体设置不好看了”或者“名片字的颜色设置不协调”等等问题和意见…在展示成果的同时,同学们就会发现美,创造美,美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但并非创造出的一切都是美。在欣赏与讨论中,学生有了成就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审美意识。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我让学生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欣赏一张张各具特色的名片时,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名片的设计是一门艺术。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那就是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分层次布置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今后要努力探索的方面。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我们的教学要紧紧联系周围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学习。我们布置的任务要体现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让学生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不断学习,谋求共同进步。

反思二:

  在教学《名片DIY》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设定好名片的大小、二输入自己想让别人了解的信息、三对名片进行美化、四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功能来交换名片。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我的名片”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具体如下:
(一)  知识目标:能够灵活应用页面设置选项,调整纸张的大小、页边距以及利用格式工具美化作品;(二)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学生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