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实地考察、信息咨询等方法,借助数码相机等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并运用所学的软件把数据记录下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适当的工具记录并分析、整理信息。
2.教学难点:对学生的实践调查采取有效的指导。
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任务驱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技能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1.在学生进行校园调查之前,教师要对学校有关情况有足够的了解。
2.提早通知学生应预先对调查对象有初步了解。
3.调查工具:数码相机、摄像机、计算器、调查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平时你们观察过我们的校园环境吗?谁来说说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环境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2.师: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问题。(出示:你知道校园里共安设了几个垃圾箱?你知道校园公共场地中的纸屑是哪来的?你知道走廊里的白墙为什么变黑了?你知道学校中垃圾的来源、种类和去向吗?)
3.师:现在在课堂上你能明确告诉大家答案吗?最好怎么办?(生:去实地看一看,调查一下。)
4.师:要美化校园,就必须先了解一下目前校园的环境状况。“调查”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调查校园环境。
意图:提出几个连续的问题,激发学生调查校园环境的兴趣。
(二)确定目标范围
出示问题一:你想调查什么?
师:请同学们根据校园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调查主题。
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几个调查的主题(“校园植物分布情况”、“校园纸屑分布情况”、“校园垃圾桶调查”、“校园主要垃圾调查”、“校园花坛分布调查”等),教师在罗列时要注意进行适当筛选。
出示问题二:怎样提高调查效率?
1.小组合作调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调查。(选择相同主题的学生寻找学习伙伴,组合成若干四五人小组。这样各小组独立地调查一个方面,可以有所对比,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不同的内容。)
2.调查数据的处理
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A.设计调查表格(可以在纸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调查表格上必需的栏目,如“地点”、“情况”、“满意度”、“问题”等。
B.怎样更生动地记录环境情况?教师出示数码相机,引导学生在调查中使用数码相机、卷尺等工具。教师简单地讲解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实地考察、信息咨询等采集信息的能力。
C.教师引导进行小组分工。如:1人做记录,1人用数码相机等工具采集信息,1人进行采访,小组长协调整个小组活动。
意图:通过细致的准备,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效率,让学生更有效地收集信息,避免学生在调查中的盲目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行分工)
(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调查(教师介入某些小组,着重对信息的采集和记录进行指导)
(四)调查数据整理
教师出示任务一:
整理各小组的调查资料,并输入到电脑中。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建立专用文件夹:“校园环境调查”。
(1.指导学生把数码相机中的照片输入电脑。2.把调查表中的数据输入电脑。)
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出示任务二:
对调查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小组整改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调查结果,要求在调查表格最后加上一栏,提出对调查问题的整改意见。
意图:结合实践调查,提出小组解决方案,提升调查意义。
教师出示任务三:
完成练习1,用ACDSee浏览调查中拍摄的照片。修剪照片并用中文重命名照片文件, 上传照片到网络学习平台中。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意图:练习1是下一课运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问题研讨的基础。
(五)课外拓展(作业)
练习2:用Word写一份调查日记,记录调查过程。
(六)总结
师:通过同学们的调查,发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中还有不和谐的一面。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创造,我们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