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 |
《月相变化》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月相变化》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教学目标与以往自然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一、认识月相及画月相。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亮的样子,说说自己所画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以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帮助他们将头脑中零散的影象进行整理,从而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二、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照片,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月相是怎样的,知道象那种弯过头的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能够看到的。画出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在活动后又播放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让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作好铺垫。学生在观察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中,会发现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由此,他们可以推测出下半月的月相变化。
反思二
《月相的变化》本是地理的内容,因为中学我的地理学的不很好,我专门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看,还请教了王老师如何能生动的教给学生。我想让学生通过看flash演示和自己动手结合来进一步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就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我按优质课的要求准备的。尽管准备的自觉比较充分,我发现对抽象的宇宙空间概念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的。
我虽然在上课前查看了学生画的记忆中的月相,发现除了15的月亮大家记得是圆的外,其他的就没有印象了。我没有立即处理学生的月相,而是让学生把我画的月相按自己记忆的月相贴到黑板上,虽然遵循了教材的编排思路,但发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大了点。学生再次出错。我只好用3球仪给学生演示,目的是月相的形成与三者有关。但月球太小,月相效果不明显。接着我手代表月球,脑袋代表地球,再次和学生一道边做边分析月相的变化,这次效果好了点。然后边动手做边用flash边验证推测作为巩固。最后让学生订正了课前上学生画的错误月相。好在大部分同学能掌握。但我觉得有些费劲。以后再上。还是让学生先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后,再展示观察日记,讲解原理,效果会事半功倍。
月相的画法我要求学生按从flash看到的月相实际画。没指导,因为1.我觉得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了。成人都作不好,何况孩子呢。2.教参的月相画法不正确,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