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 |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反思一:
在纸的观察记录表里,原来的观察方法一栏是让学生自己写的,但几次试教都发现学生来不及记录,而且也不会记录。于是,在实验时,为了记录,浪费了许多时间,导致实验时间不充分,观察不细致,发现也不多。后来经过商讨,决定用多媒体,在学生汇报观察方法时,只要学生说到的方法,我就演示,并用多媒体在表格里出示观察方法的图片,学生只要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画或写下来。经过这样修改以后,学生不但能细致观察,还能有目的的去观察了。
反思二:
柳州市雀儿山路二小 陈晓映
今天陈菊老师和中心组的几个成员来听我的课,我又是用了55分钟才上完,真是晕!课后大家给我进行了整节课的分析,他们听课非常细致,我每一个环节用了多少分钟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大家都觉得我整节课容量太大,而我又比较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实验都将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展现,导致课的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很好地突破。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教材还应该更加合理地去处理它,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今天的导入环节没有什么问题,很快就引入正题了,但是在第一个探究活动“谁更容易吸水”耗时太多,用了25分钟才完成,所以第二个探究活动“纸的观察”就显得时间太仓促,学生观察不到位。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
在第一个探究活动“谁更容易吸水”的实验前,我让学生先行设计实验方案,本来准备将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先拿出来,让学生根据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方案。结果临上课的时候,我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去设计实验方案,本想引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倾听别人的实验方案,从而选择出最合理、最科学的实验方案,结果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并不好。三年级的孩子还太小,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慢慢引导学生去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今天我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
二、对教材的处理不够恰当
学生的科学探究是建立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上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木头、白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课上还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探究“谁更容易吸水”意义并不大。其实教材安排四种材料进行吸水性的比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材料具有吸水性这一物理性质,而不同的材料吸水性是不一样的。而安排了纸的观察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纸吸水性比较强这一特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纸来了解和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探究重点放在这一环节上。今天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两个探究活动,导致时间花费了,但重难点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和突破。我准备在下次试教中将第一个探究活动“谁更容易吸水”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纸的观察活动上。
三、对课堂的调控有待加强
今天的课堂上,由于没有及时地将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收回,学生在进行第二个观察活动的时候,有部分学生还在玩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器材,所以对于纸的观察不够细致。小组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还有几个孩子在那里玩实验器材,没有做到倾听,教师讲纪律就花了不少时间。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在科学课上,怎么去解决它呢?今天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训练学生,每一个实验过后要将器材全部放回到规定的区域,这样杜绝学生不停地摆弄,影响后边的学习。在别的小组汇报的时候,要学会对照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别人的不足,及时进行补充。
我们也一直在思索着,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自觉地去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