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 |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上了这一课,感觉好费钱啊。买了两个大西瓜,费我50多大洋,乐了办公室的一群谗鬼。嘻嘻,题外话了。
这课教学,对于拱形为什么抗弯曲能力会增强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我之前提出了一些渐进的教学预设,感觉还比较顺利,我将4枚垫片压在拱形上,让学生观察,与没压之前,在形状上发现了哪些变化?学生都能找到一些,如:放垫片的地方塌下去了;与它相邻的区域鼓起来了;拱形的脚弹开去了或者伸拢来了等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拱形的抗弯曲能力会增强,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顺利与自然。
研究西瓜皮搭一个拱形来研究西瓜皮是如何实现力的传递的,无疑是比较形象和直观的。但我认为教材在编排的时候无疑没有考虑到当地学校的困难。这些教具的准备是不太现实的。这个季节的西瓜价格贵不说,西瓜的量也是很大的,我上的是平行班,总共5个班级,试想如果我不做演示实验,意味着我要准备10个大西瓜。如果碰到50多人的大班,资源的浪费会严重。所以我建议教材编排的专家多考虑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不能用其他的物体代替?我还想到,建议大伙多考虑。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特点。“科学概念”不仅仅是我们原先认识中的“知识性概念”,它的内涵也远比“知识性概念”要丰富、深刻。科学概念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如果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学生的探究活动就围绕这个核心概念展开,通过教师演示平纸和拱纸的承重能力,使学生明白同样大小和材料的拱纸比平纸承重能力强,同时亲眼目睹了拱纸承重过程中的形变,初步感知拱形受力的特点,学生又通过用螺帽抵住拱足来增强拱纸承重能力的实验,再一次观察到拱纸受力的特点,最终明白拱形承重的秘密,齐心协力造一座拱桥。学生概念的发展引领着我们有效的教学互动,正是由于核心概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主线清晰,学生探究情趣盎然,深入有效。
俗话说:“科学探究无止境。”我更觉得:“科学教学艺术的探究更无止境。”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通过《拱形的力量》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这节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测试纸拱形的承重能力。第二,搭一个瓜皮拱。本课从古代城门都是拱形,柔软的纸做成拱形就变“坚硬”的事实引入对拱形结构的研究。
测试纸的承重能力时,很多同学的测试不成功,仔细找了找原因,才发现有的同学的纸太薄了,这纸要求有适当的厚度。如牛皮纸,旧挂历纸卡纸,这样的纸当平展时不能承载太大的重量,但是做成拱形后能承载相当的重量,对比比较鲜明。纸拱有其特点,变形很严重了都不垮塌,到底怎么算它“能承受大的重量”?老师虽然讲解了很详细,但很多同学仍然一头雾水。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特点,并约定一个标准,纸拱变形到什么程度就算是超过它的承载能力了,就相当于“垮掉了”,这样才便于研究比较。
做实验的时候,老师要把做实验的步骤进行指导,并相机提问,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本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