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天地 > 小学科学 > 科学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电磁铁的磁力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1371  字体大小: 【】 【】【

《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反思
反思一:
课上下来,没什么多大感觉,学生对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个因素考虑得比较全面,效果还是还是可以的。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研究的策略,通过实验验证。总的感觉,这个课文的教学是非常清晰的,应该是一课比较典型的探究实验课。
上这课得意在哪里?我认为有三处:1、导入采用磁铁导入,明确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从而联想到电磁铁的磁力可能也有大小。2、两张表格的运用是很经典的,是一种典型的探究。3、实验操作井然有序,学生投入研究的兴趣很浓厚。
上这课失意在哪里?时间的把控上是一个难点,这课要完成罗列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同时要完成实验,纪录完实验数据,这是很浪费时间的,教师在调控这课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要千万把握住时间。我尝试了一下,建议导入要快,最好在1分钟内完成,假设的表格要在10分钟内完成,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续重点的探究。我感觉这课的重心应该放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关注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高段年级的孩子尤为重要。
上这课,还有个难处,电池浪费比较厉害,因为要关注其中一个因素:电流的强度要一样。所以我是让学生带新买来的同一个牌子的电池。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仅当抛砖引玉之用。


反思二:
  《电磁铁的磁力》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中第四课时的内容。能量是度量机械运动、化学变化、热传递等运动变化的一种统一的量度,它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能量这个词,学生们从生活中,从以往的科学课中,已经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譬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阳光下》中,学生已经知道太阳的光和热与太阳能有关,知道热、热量,甚至知道水能、风能。但是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一个关于能量一般意义的概念,对声音是不是能量,光为什么是能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水的变化与能量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很清楚。本单元的主要设计意图就是将学生们在以往科学课和生活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与能量联系起来,加深对能量的感性认识。有关这方面的认识活动本单元主要选取了两个经典的活动:电磁铁的研究和水的三态变化。
               本课的第一次比赛,也是第一层次思维训练,学生总想表现自我,想取胜,在公开课上尤其如此。老师有意挑起矛盾,学生获胜心切,胜者更想胜,输者不服输,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颗数最多,激发了学生想深入研究的激情,能迅速进入研究的氛围中。这样安排也体现了老师由知识传授者向组织者、促进者转变。
               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当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他们猜测与假设,这都是学生的直觉思维活动。猜想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训练学生运用知识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要充分展开思考。否则仓促、盲目地做实验,多方面的教育目标都难以实现。
               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这正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拟订探究方案,自己支配材料,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这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可以自由地张开思维的翅膀去充分地想象,从而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而独特。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育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养成。学生只有通过探究才能认识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儿童只有在实际体验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福祗和问题后才能领悟科学双刃剑的确切含义。因此这节课,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手脑并用。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终于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和串联电池的数量有关。此时,孩子们感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也觉得欣慰。    


反思三: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3课。这一课的重点是设计并完成对比实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关系,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75圈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正是在细处下了功夫,扎扎实实地把严谨的科学精神溶于教学中,在接下来的验证实验中,所有小组所取得的数据都验证了假设: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了一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获取了真知,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