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天地 > 小学科学 > 科学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1051  字体大小: 【】 【】【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反思
反思一:
柳江县壮校附小             韦仕平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学生研究它不但增加了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用气球驱动小车。第二,对小车运动的思考。经过教学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得较好,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就这节课的研究体会做出反思。首先,谈一谈本课教学时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课的开始以玩气球的游戏导入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兴趣。我提出“气球可以怎么玩?吹大以后放手气球会怎样?”这些贴于生活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
二、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
       根据教科书上呈现的介绍火箭的活动,通过短片播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反冲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让学生了解我国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的报道,适时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本堂课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实验去探究,并且让失败的学生及时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实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知道了反冲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同时,课后经过反思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引导得过多,老师有些急于想让孩子跟上自己的思路向预料中方向回答,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新颖,基本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展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汇报方面,形式较单一,只有一种,请个别小组上台来汇报,这样,使大部分的学生被置于了“听众”或“观众”的席位,这种汇报缺少了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实践探索,在更多的实战经验中锻炼自己,才能争取更大进步,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反思二:
本课的实验是较为顺利的。学生完成起来轻松。小车装上气球后,可以行驶40到60厘米的距离。如何让每个学生特别是没有准备材料的学生积极的参加实验,得到相应的收获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