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天地 > 小学科学 > 科学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1193  字体大小: 【】 【】【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本次教研活动,组长给我们定了三下最后一个单元中的一课《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我们组内三个人同上这节课。拿到教学内容后,我首先思考这节课的定位,我想这是三年级的学生,也是刚接触科学,对于科学实验探究更是刚刚开始学习,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在老师的“扶持”之下的学习。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教学设计中我比较详细地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公平的比较磁力大小的变化,课堂上化了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发现如何做会使实验更公平。在这个不断挖掘,不断深入,然后不断清晰明确的引导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科学实验要科学、要规范,明白科学活动的特点。从起始阶段树立起严谨的实验态度。
       从实际的课堂上反映,这样的设计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积极地思考,同学们的发言也很精彩,但过于严谨也带来了拘谨,一部分学生也只能做个听众。但我想这只是开始,有了这一次的思索,积累了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实验,学生就会想到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使实验更加地科学,合理。我想这样的指导是有必要的,因为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会发现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显得少了些,学生真正意义上是学习的主体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我们时常会抱怨为什么孩子总不动脑筋,同一个问题变一变就不会了,讲过的题做到作业本又做错了……我想关键真的是我们的孩子去认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他们学得很浮燥。
       科学课堂上要给孩子们什么呢?要给予孩子思考的习惯。我们说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动脑筋。科学课更是如此,实验活动前,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想想要怎么去做,怎样做才能保证实验的公平,正确。有了认真地思考后,再去做实验,学生就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控制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其他因素,就会使实验的科学性提高。要给予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想想如果一节课上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那么不但是课堂上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甚至于课外孩子们也会利用课堂上所学,再去探索,自主研究。
       要给予孩子怎样学习的指导,学习学习,学了之后干什么?我想学了之后,学生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新的东西。这节课中我结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个课题,在课内给予孩子详细地指导如何比较磁铁大小的变化,在课内学会实验前怎样思考注意点,怎样做这个实验,怎样分析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课外小课题:把两块相斥的磁铁强行结合在一起,它们的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这是课内的延伸,有了课内相吸的两块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增大的实验结论后,学生自然也很想知道相斥的是怎样,这既是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课堂上掌握的技能进行课外探索的好题材,还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好办法。
  
反思二:
       从材料的选择和提供方面:第一次采用提供“自助餐”的方法,在学生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磁铁、钢珠、尺子、烧杯等,结果是制造了集体混乱的局面。可见,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同样地,在材料的选择方面,第二次提供了磁铁仅提供了条形的磁铁进行研究,很快学生就直奔主题。但存在问题是两根磁铁显然不能准确地表达“磁铁越大磁性越强”这个结论。改为三条大小不一的条形磁铁之后,学生实验的结果就很有说服力。同时条形磁铁比马蹄形磁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从汇报交流方面:原先的汇报让学生一组一组地上来汇报,其余的学生基本上各顾各的,设计了“实验统计表”后,学生的设计方案简图马上就能在实物投影仪上得到体现,并且能与其他的小组进行比较。
       从探究的指导方面:我们常说“低估学生的能力比高估学生的能力更可怕”,事实上,高估学生的能力比低估学生的能力同样可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对学生多做观察,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一次实验时,肤浅地以为学生自己已经设计了自己的研究方案,实验时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却令人吃惊,很多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时头头是道,实际操作起来却手足无措。实验时间过后,只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但同时存在很多的问题。第二次加强了这个方面的指导,宁可多花一些时间在方案设计的讨论和质疑上,结果实验成功率大大提升,结果更加地科学、准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