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天地 > 小学科学 > 科学反思 > 详细内容
[反思]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发布时间:2009/7/5  阅读次数:2126  字体大小: 【】 【】【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反思一:
作者:温馨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理解“溶解”这一概念确实困难,生活中学生对溶解现象已有认识,看到过生活中象糖、盐这样的物质在水中能 “化了”的现象,但糖或盐是怎么在水中“化了”的?学生不清楚。不知道“化了”的现象叫“溶解”。于是,在第一个班上完课,第二个班我决定借助记录表,将溶解的过程设计成几个观察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记录,通过分阶段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溶解”。

物质
没放入水中什么样?
刚放入水中什么样
搅拌后
什么样
再搅拌一会儿
最后什么样
  
  
  
  
  
       通过使用记录表,我认识到恰当设计记录表有利于学生观察。随着记录表的记录,学生的观察活动也在发生变化,从开始的注重实验活动到后来的注重观察现象,学生的观察重心发生了转移,结果增强了实验的实效性。设计表的恰当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探究。记录表在实验中的指导是持久的,延续的,学生在实验中始终根据记录表进行实验观察记录,起到了指导学生实验观察的作用。

反思二:
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要真正弄清楚也不简单。
1.食盐的溶解。食盐是溶解于水的,而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但是我们在溶解食盐过程中,往往由于食盐本身含有杂质,在溶解后在杯底会有一些沉淀。为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一是在实验准备时,把食盐溶液进行过滤,二是在学生实验出现类似现象是,要及时的解释。
2.面粉的溶解。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但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呈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但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返过来在观察搅拌后的面粉溶液,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通过用眼观察,我们就可以判断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3.关于过滤。在用过滤纸进行溶液过滤操作前,我们需要把过滤纸很服贴的放入漏斗中。在实验中我把干的过滤纸浸湿了,这样就能很服贴地放入,这也是课上急中生智想出的办法,但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妥。课后,我查了一下,原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过滤纸放入要过滤的溶液中浸湿。虽然我课上的操作并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但这种操作严格讲是不正确的,在其他的溶液过滤实验中就有可能影响实验效果。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