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 |
一、爱的倾诉
甲:同学们。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生活琐事,这其中蕴涵着多么深厚的爱啊,你体会到了吗?
乙:让我们敞开心怀,把我们感受到的爱都一一道出来吧!
甲:请“谈一谈父母亲令你最感动的一件事”。(请五个左右的同学自由发言)
乙:真是点点滴滴都是情啊!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仔细去体会,慢慢去感受,我们就明白: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甲:亲爱的爸爸妈妈,您的关爱我们能体会,您的付出我们正在思考着回报。
乙:现在,就请我们敬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您的儿女令您最感动的一件事。(采访家长)
甲: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父母期望的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掺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乙:是啊,我们平时可别太吝啬,我们对爸爸妈妈的爱一定要用我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哦。
甲: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高声唱出我们的心声——《妈妈我爱你》
二、跨越代沟
甲:我们是父母的骄傲,我们也曾经让他们的笑颊灿烂如花,但我们知道我们也曾经让他们失望过,曾经让他们伤透了心,今天,就让我们架起沟通的心灵桥梁,一起来“跨越代沟”。
甲:在你与父母的相处中,最让你感到不满和困惑的是什么?
甲乙:一起采访同学,并自吐心声。
乙:刚才,听了孩子们的心声,作为家长,你们的心里又是如何想的呢?请你们来谈一谈。
甲:话越说越明,情越说越亲。我们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们都打开了心门,说出了埋藏心底的真心话。著名作家毕淑敏也曾经就自己责打孩子的事写过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倾听:(音乐《我的父亲母亲》缓缓响起)
甲:是啊,打与不打都是爱。通过刚才我们与父母真诚的沟通,同学们和各位家长是否有了新的触动,让我们畅所欲言吧。(同学、家长自由发言)
关于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换位思考
学生方面:
(1)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家长方面:
(1)无条件信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2)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3)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乙:现在,我们进入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向父母和老师献花!
甲乙:让鲜花捎去我们的内疚,让鲜花表达我们的感激!
(全体同学动起来了,有的向父母献花,有的向老师献花,同时播放歌曲《妈妈我爱你》,整个班会在高潮中结束。)
附件:
活动前调查问卷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调查问卷
孩子篇:
1、爸爸的生日是( )月( )日,妈妈生日是( )月( )日。
2、爸爸每天早上( )点上班?晚上( )点下班?他每天工作( )小时。
3、 父母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 )
A 做饭 B 辅导功课 C 和我谈天 D 接送我上下学E其它(具体写出来)
4、妈妈每天( )点上班?晚上( )点下班?她每天工作( )小时?
5、妈妈下班回家后,还要做些什么?( )
A 做饭 B 辅导功课 C 洗衣服 D 收拾屋子 E 接送我上下学 F继续工作
6、爸爸最爱吃的食物是( ),妈妈最爱吃的食物是( )。
7、爸爸妈妈每月为你花费( )元钱。
8、你认为自己与自己父母的关系( )
A 亲密 B 比较紧张 C 疏远D一般
9、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对父母的哪些做法不太满意。
10、父母最让你感动的是一件什么事?
父母篇:
1、你认为孩子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豆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来源: 武进区夏溪小学 何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