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下载 > 临时文件 > 详细内容
[反思]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发布时间:2009/7/13  阅读次数:679  字体大小: 【】 【】【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反思
反思一:
作者: jhxx_zyc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这是一堂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课,教学活动安排合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与观察得出了溶解的概念。本课重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时的情形,借助高锰酸钾溶解时产生的红色慢慢在水中的扩散,把水染成红色,最后整个水都变成均匀的红色。这一活动,看似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在学生头脑中物质在溶解时的微观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描述高锰酸钾与水混合的现象延伸到食盐与水的混合现象中,食盐的溶解过程的微观世界是怎样的。因为食盐在水中是无色的,我们不可能借助颜色来了解食盐溶解的微观世界。只有在理解了高锰酸钾溶解微观世界的基础上,来想象食盐微观世界的溶解过程。再在食盐溶解的基础上推广到所有物质在溶解时是微观世界里是怎样溶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产生新知的衍生点。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看似简单的观察活动,但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可以知道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想象能力,通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度。
  

反思二:
1.高锰酸钾的溶解。
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很形象的呈现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在实验准备中,一开始我在一烧杯水中放入了一小勺的高锰酸钾,紫色水流从杯底向上升起,通过搅拌,一杯水都成了紫黑色的了。想观察水中有无高锰酸钾的颗粒、想观察杯底有无高锰酸钾的沉淀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后来通过测试,我掌握了一杯水中放入高锰酸钾的适合的量。一杯淡紫色的透明溶液,能很清楚地看到里面没有高锰酸钾的颗粒,杯底也没有沉淀。
后来在学生实验中,虽然我提醒了大家量要尽量少,但还是有点学生放的过多,影响了观察效果,只能通过加水稀释来补救。
2.面粉的颗粒变化。
面粉在水中溶解后又沉淀,通过过滤后留在了过滤纸上。要判断面粉的颗粒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成了难题。前面学生观察到的面粉可能结成团等原因感觉和留在过滤纸上的面粉颗粒不一样,感觉颗粒变小了。这是一种误判。后来引导学生在观察面粉时用手指捏捏,感受面粉的颗粒大小,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出了正确的判断。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