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下载 > 临时文件 > 详细内容
[反思]茎越长越高
发布时间:2009/7/13  阅读次数:541  字体大小: 【】 【】【
《茎越长越高》教学反思
作者:雅莉
       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说十分清晰,但在两个班教学中发现时间严重不足,分析原因,感觉花在“整理茎的变化”和“画统计图“两环节用时较多。
(一) 交流整理茎的变化环节中,发现大多数孩子平时未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做跟踪记录,故对茎的颜色变化、硬度变化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但对茎的高度的数据关注不够(这一情况也在我的意料之中),针对此情况,我拿出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教学本单元时,为了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和孩子们同时种植,并一直坚持记录)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学习记录的要点;另一方面,为后续画统计图提供依据。由于观察的周期只有三周半,我是按每半周作一次统计:第二周(茎的高度)0.5厘米,第二周半3.5厘米,第三周6.9厘米,第三周半7.7厘米。交流后,引出统计表,引导学生合作将数据表现到统计图中。教学时,我还增加了一个小环节:先让学生观察绘制好的统计图,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规律,比较凤仙花在哪个阶段生长速度最快?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这时,对教材中让学生预测未来几周凤仙花的高度进行了调整,改为让他们预测:一周后,凤仙花的茎会长到多少厘米?学生根据变化规律,猜测大约在8.5-9.4厘米之间。这里很好地渗透了有根据地进行猜测的科学意识。
(二)在认识“茎的作用“这一环节中,我先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设计实验(主要是芹菜浸泡在红水中的实验。设计后,我让学生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观察记录(值得一提的是305班的陈昀越同学对观察十分细致,思维很严谨。他通过观察,发现芹菜横截面有许多小孔,而且外圈的小孔有红水浸入,可能这些小孔是运输水分的;还有些小孔未染成红色,可能是运输养料的。)这时我还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中的植株(整枝植株已完全变成红色)出示给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学生认识到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学最后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梳理不够,而且原本想给点时间让孩子拓展阅读〈各种各样的茎〉,感知茎的支撑作用,也没能开展。
       一点思考:要让学生的跟踪观察有效,跟踪记录真实,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科学态度。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      在线留言       登陆管理      个人博客   
 『辰桦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Station construction time: on April 4, 2006